“经过这次体验活动,感觉今天是全新的一天,我是一个全新的我,比原来更自信。”8月16日,参加完心理关爱中心举办的“动态静心”沙龙,员工刘自强在厂内的心灵博客上这样写道。
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心理沙龙,只是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心理关爱中心众多活动的一个微小部分。
“我们属前线生产单位,工作内容决定的产量压力、倒班生活、高风险性等工作性质会给员工带来不同程度的疲惫、倦怠、厌烦等消极情绪。而个人升职、购房、子女教育等现实需求也是困扰员工情绪的重要因素。” 采油四厂工会主席王勇俊介绍说。
为了解决员工情绪问题、促进员工身心健康,消除企业发展的“短板”,该厂于2010年初提出推行EAP员工援助计划,建立员工心理关爱中心。
答疑解惑,走出阴影见阳光
“要不是来关爱中心玩了沙盘游戏,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原来的问题在哪儿。”采油四厂某单位的女职工小王坦言。
以前在单位,小王是领导和同事眼里的“刺头”,不好相处共事。而小王则认为,领导和同事处处针对她,故意让她不痛快。上班是让小王颇为痛苦的事情,从没有好心情。她看领导不顺眼,一直想换工作。这些是她心里的结,从没给其他人提起过。
那个沙盘小王觉得自己摆的很美,房子、树木、人物等等。但让她没想到的是,这美丽的沙盘竟让心理咨询师发现了她内心的秘密。原因是她摆放的4个人中,其中1个背对着其他3个。
心理咨询师一步步的引导她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,之后也常沟通,每一次她都会觉得舒畅很多。终于,在第6次去玩沙盘游戏时,小王摆出的沙盘不再有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了。
“我们尽量让关爱中心更完善,希望这关爱真的能够在每位员工心里都种上向日葵。”采油四厂心理关爱中心负责人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春霞说。
为了让员工可以通过不同方式释放情绪、调适心理、愉悦身心,该厂关爱中心搭建平台,拓展渠道。开通员工心理关爱热线、“心灵家园”QQ群、与濮阳市心理学会咨询平台并轨,配套设立员工访谈室、沙盘游戏室、心理绘画室、音乐放松室、情绪宣泄室等等。同时建立了员工心灵网站,开设“心灵博客”、“网络广播”、“祈愿墙”、“留言板”等专栏,让员工通过网络交流思想、分享幸福、获得帮助。截至目前,“心灵网站”浏览量达到35.9万次。
搭建平台,丰富活动促成长
每周一的心理成长小组活动,是四厂心理志愿者所期盼的,他们会“准时参加,雷打不动”。
在小组内,因为常会讨论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,所以每人都有不同的昵称。
每次活动都以讨论上次留下的作业开始。这次,小组成员针对电影《神探》发表着各自的意见。
“电影中能很清楚的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面。这样似乎就能理解我们每个人的行为与做法为什么会不同了,也就能更好地对待自己的不同面了。” 组员懒羊羊说。
“从某种角度说,神探有点象心理咨询师,可以从一件事情中了解到对方的子人格。就像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,也可以从中了解一个人的不同面,这样就会多些宽容。”组员NONO说。
心理成长小组每次活动都有不同的主题和作业,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讨论中有不同的思维碰撞,以此认识到个体差异,从而了解自身的局限性。
除了心理成长小组,关爱中心还开展了其他丰富的活动。
每个月的20日,是该厂的“员工心理关爱日”。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会轮流到基层单位传递快乐。
每月一次的返本开新大讲堂,让员工返回本真,认识自我,开创新知。
定期的心理沙龙有家庭关系、人际交往、男女个体差异、关系行为模式建立等不同的主题,通过讲座、游戏、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。
“上次讲的男女个体差异真的让我受益匪浅。那些事例简直就是在说我自己的家。参加完活动我才恍然大悟,知道我们两口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。”四厂某单位的一名男技术员感慨地说。
构建网络,处处都有咨询师
在建立心理关爱中心伊始,采油四厂就启动了“百名心理咨询师计划”,截止今年8月,已有98名员工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资格证,有164名员工志愿成为阳光心理关爱者。
郭志朝是四厂工程技术监督站的书记,也是厂里第一批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。自从厂里有了关爱中心,他就是位积极的参与者。通过学习和参加活动,纠缠他多年的失眠已消失不见,情绪和状态也越来越好。
因为工作原因,他熟悉站里每位员工的情况,关心每位员工的思想动态。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认识到,一个人的情绪和心态对工作和生活有着最直接的影响。所以,每次有活动,他总会喊上几位情绪不高或是受某方面问题困扰的员工一起去。
“其实,我就是希望大家都能够调节好自己的状态,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,有一个好的心态都是必要的。他们参加了活动,自然就会有所领悟,慢慢得也会调整好心态。”郭志朝诚恳地说。
在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之后,他仍旧在深入学习心理学,想用自己的所学,给他人带去快乐。
“现在厂里的每个基层单位都有心理咨询师,他们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。”提起如今厂里的员工心理关爱工作的氛围,王勇俊高兴地说。(李慧)